scroll down

媒体报道

向“新”而行,这所高中特别团课燃情上演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4-05-30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近日,华中师大一附中特别团课《青春出列,向“新”而行》上演。学生们演绎武汉青年的励志故事,动情讲述了这些优秀青年在科技创新的各条战线上、各个领域中踔厉奋发、勇立潮头的追梦故事,展现了当代武汉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优秀青年导演及演员们创作演出的主题团课《青春出列,向“新”而行》,分为“青春筑梦 不渝信仰”“青春荣光 勇攀高峰”“青春出列 有你有我”三个篇章,青年演员与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学生代表同台演出,生动演绎了湖北光谷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中交二公院隧道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等当代武汉青年的励志故事。

“我想守护更多创新‘火种’,帮助更多青年人实现科技创新的梦想。”湖北光谷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高亮教授,学生时期不幸罹患心脏病,之后每天要用复杂的仪器来记录心率。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能否用更舒适的红外线传感器来取代它?这也成了高亮之后的科研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出国内首款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且成本降至传统短波红外成像技术的1%,高亮说“芯片做出来的那一天,我们所有人都热血沸腾,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小时候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把电能存储起来。”巨安储能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锦涛讲述了为梦想奋斗的经历。他发现在新能源并网的过程中,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他决心研发一种新型储能技术,解决长时储能的问题。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奋战,他终于研发出“全铁液流储能技术”,新技术具有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势。目前,该公司已与多家央企、国企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大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中交二公院隧道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宋明讲述了《“隧”月如歌,梦想与科研的碰撞》的故事。“隧道结构智能预警和保障技术”是宋明参与研发的省级重点项目,就是在隧道里埋上各类传感器,结合大数据算法和力学分析,精确判定隧道“病害”的程度、位置和原因,保障隧道运营安全。“‘青春出列’,重要的是出列。因为热爱,我绝不言退缩。”

“我喜欢做研发,看着设想一点点变成现实,特别有成就感。”李罡是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2020年,他响应“资智回汉”“学子聚汉”的政策,博士毕业的他通过小米未来星计划入职,从零开始搭建小米主动降噪耳机自研算法体系。2023年,他所在的“语音声学”团队致力将其应用于小米汽车智能音频,利用强大的深度学习建模能力训练语音增强模型,精准分离人声与环境噪声并实现降噪。

“我想和您走一样的路,去追求公平与正义”“我向您保证,我不会犹豫一秒,也不会划错一刀”“虽然我见不到您了,但我一定要成为像您一样的人”由高一8班朱芮函、高一11班谈静晖、高一4班吴晨睿和高一2班罗雨筱参与的朗诵节目《榜样的力量》,他们讲述了吴孟超院士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敬业精神、姚桐斌院士对科研事业的精益求精、老祖公对于投身救国救民的坚定信仰、父亲对于法律工作的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通过同学们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故事,讲述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以小小微光让向上向善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发芽。

情景表演《请出列!》中,通过四位富有代表性的青年个体为引子,引出八组武汉市内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突击队,凸显青春力量如何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深刻反映“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青年有响应”。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更加贴近生活的现实温度,也巧妙地传达了青年一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的坚定决心,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共绘新时代辉煌。

活动中,华师一附中校党委书记杨国红说,期望学生们以仰望星空的格局、脚踏实地的行动,用奋斗书写精彩人生,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文/杨枫 孙梦嘉 屈哲 肖雅)

 

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3775643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