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用“行走的思政课”传递信仰的力量——华中师大一附中“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作者:
文:张淦钦 武喆
来源:
校团委
访问量:
2025-05-14
2025年5月5日,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3周年之际,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青马工程”培训班主题团日活动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开。“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红色旋律激荡回响,恰似叩启百年党史的精神密码。学子们从聆听者蜕变为讲述者,在中共五大会址的斑驳砖墙前“追溯革命星火,于毛泽东旧居的泛黄手稿间触摸思想脉络,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以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跃动于新时代青年血脉之中。



上午8点,大家前往武汉市团校青运史陈列馆进行参观,唐慧老师分别从近代史开端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个单元进行讲解,同学们认真聆听党的发展历史,时而驻足,时而侧立与讲解员互动交流,将党史团史与武汉的发展史结合起来,铭记于心。在唐慧老师的细致讲解中,一幕幕光荣不屈的奋斗史在同学们眼前缓缓铺陈开来,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卢亿同学表示:“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的成长离不开对历史的回望与传承。尤其是在项目筹备阶段,我们系统学习了青运的历史,从‘五四运动’的觉醒呐喊到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奉献足迹,每一次青年力量的集结都让我深受触动。过去,我可能更多关注当下的挑战,但了解这些历史后,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的行动其实是在延续一种精神脉络——青年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先锋队。”

接着,同学们上了一节特殊的音乐团课。这一新颖而意义丰富的活动通过红歌、时代之歌等,向共青团员们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同时代的奋斗足迹。在《学习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团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音乐团课上,汪凡老师以歌曲作画布,用时间当画笔,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艰辛奋斗历程徐徐绘出。一个个鲜活的音符,闪烁着红星的光芒,它们不断向我们展示着革命的光辉。

当历史的旋律在琴弦上震颤,四重时代强音骤然聚拢,于声浪中迸发出百年信仰的九重浪涛。汪凡老师以《国际歌》的赤色旋律勾勒革命青年觉醒轨迹,借《保卫大武汉》战地音符重现武汉会战的青春防线,用《不忘初心》的恢宏交响串联脱贫攻坚的先锋身影,最终以《有我》的昂扬节拍激荡强国征程的青春宣言。当课堂化作交响现场,四代青年的精神图谱在音符碰撞中续写着跨越世纪的炽热对话。


孙浩然同学表示:“最让我难忘的,是在集体学习会上回顾了党和团的征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风雨飘摇中点燃革命火种的青年先驱,到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青春的共青团员,百年来党团同频共振、引领青年的故事,让我既感到震撼,又充满感动。过去我对这些历史的认知更多停留在课本上,但这次通过影像、口述等方式,那些泛黄的照片里坚定的眼神、手写日记中滚烫的理想,突然变得无比鲜活。”


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3周年之际,一场精彩的党史沉浸式思政课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倾情上演。


“党史我来讲”微党课记录、“历史图鉴”解谜、“红色擂台”竞答、“峥嵘诗笺”诵读、“文物寻踪”探秘——五大互动环节构筑起立体化学习场域。青年学子在青砖黛瓦的武昌农讲所旧址重走革命课堂,凭毛泽东旧居长案油灯映照的手稿解读真理,借中共五大会址立柱廊檐触摸历史脉动。


当“被动输入”化作“主动输出”,这群青春信使以沉浸式创作对话风云激荡的1927年,让红色记忆在解谜通关中焕发时代新生。武汉革命博物馆有多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的红色资源集聚区。青马学员全程参与其中,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参与感,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体悟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时代内涵。


在结束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之后,青马班的师生们满载着知识和感悟,返回到了学校二号报告厅。在那里,他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我来讲”微党课分享活动。


六个小组的成员们依次走上讲台,他们准备充分,热情洋溢地向在场的师生们展示了自己精心拍摄的作品。每个小组的展示都独具特色,内容丰富,涵盖了毛泽东旧居、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中共五大会址的重要事件。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依次欣赏着每个小组的精彩作品,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青年之兴关乎国家未来,青年之强系于民族希望。在5月5日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华师一学子当以赤子之心涵养家国情怀,以砥砺奋进回应历史召唤,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相关资讯—
2025-05-16
2025-05-14
2025-05-14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